發(fā)帖
評論
-
美唯容寬 2010-01-25
老版說的太好了~ 同樣,我也深有感慨~ 記的有一次,公司采購一批棒材料,因為有硬度要求,就找某外協(xié)熱處理廠(還算是個大公司),回來后一打硬度,根本硬度都達不到要求~聯(lián)系外協(xié)公司時,他們還說是我們檢測設備的問題~后來我們派專人到他們公司,用他們的儀器打。他們這才跟我們說,由于我們的棒材太長,他們的爐放不進去,就懶的去切割~直接打包回來,掛了個合格牌... 這不僅僅是單純的素質問題,更多也表現(xiàn)在一個民族的劣根性.
回復(0)
-
liming5775 2010-01-25
不視中國人不聰明,而是制度不尊重技術,尊重官僚是中國的千年的桎梏,中國人心不改,制度不改,就永遠不可能趕超歐美!??!
回復(0)
-
沐浴陽光 2010-01-25
我記得九四年畢業(yè)實習時,去了天津一個號稱萬人的機械制造廠,但當時上班的人已不多了,從龐大的廠區(qū)可以看出當年也曾輝煌,那時出廠的產品就兩種,一個是自產的65馬力的拖拉機,還有一個是為別人組裝的大發(fā)小貨車。大發(fā)小貨買得很好,每天早上在廠門口都能碰到外地到天津買小貨車的顧客,最遠的有吉林的。說正題,在一分廠實習時,大廠房內有兩列用帆布遮蓋的機床,掀開一看,上面的銘牌上英文寫著東德生產,都是新的,而且是程控機床,后來和那里的師傅熟悉了,一起聊天,問為什么不使新機床,他們說沒人會使,問他們的學歷,好的是初中,一般只是小學??吹?,聽到,心里覺得是多么的悲哀。十多年過去了,肯定有了很大的進步,從國產的一些機械設備上就能看出,機電液一體化加強了,但很多細節(jié)性的問題始終沒有改觀,例如電氣控制的細小故障、液壓系統(tǒng)的漏油等等吧,沒有完全解決。同樣的東西,國外組裝,就什么故障也沒有,在國內就不行。外國很多工人都是本科大學生,在國內連中專生都不愿當工人,這也就是南方缺少技工的主要原因。我覺得員工的文化素質、技術素質是重要的,必須提高,也是我們以后要解決的問題。
回復(0)
-
灬浪子灬 2010-01-24
值得試試~~~
回復(0)
-
美唯容寬 2010-01-24
說得不錯~
回復(0)
-
美唯容寬 2010-01-24
楓陽嗎?
回復(0)
-
雪碧王子 2010-01-24
這個廠 就在我們家的 經濟技術開發(fā)區(qū)! 親切
回復(0)
-
沐浴陽光 2010-01-24
國內的材料、制造設備的精度、員工的素質等等方面和發(fā)達國家相比,還有很長的距離,如何改進提高,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目前,用國產液壓件暫時替代一下,是可以的,如果整個系統(tǒng)都使用國產的,哪個廠家也不敢。用戶也不敢買。
回復(0)
-
389742177 2010-01-24
擔心難換那些東西
回復(0)
-
美唯容寬 2010-01-24
相對于結構件,國內的鋼材還是能達到要求,關健是泵閥內的閥芯,柱塞,配流盤等等所用到的材料,熱處理,表面處理等工藝,~~
回復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