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片實在沒有保存(在本地車商那找了幾張),當時的智能機還沒怎么普及
那年我跟著還叫華通路橋的子公司上班,在本地一個小鎮(zhèn)上修二級路,有一個大概200的是隧道分包給了四川的公司干,我們只出點挖機鏟車當時的機械陣容也算強大,都是現(xiàn)在的國產(chǎn)之光,一臺徐挖210,一臺(一拖的)東方紅50,柳工的Zl50c放到現(xiàn)在也是一款經(jīng)典機型。當時可能由于地質(zhì)條件差(隧道上面是一個水廠,經(jīng)常塌方),隧道打了兩年也沒有通,柳工和東方紅鏟車就負責出渣。我和柳工50c第一次接觸是我開的那臺機子趴窩了,這時候我被叫去開柳工,我那臺機子已經(jīng)比較爛了,因為不是一個人開,柳工一看車子還挺新,我瞬間被那嶄新的涂裝和修長的車聲所吸引了,興奮的上了車開動起來,開了一天下來,感覺還不錯,鏟斗比我那臺東方紅還大,而且動力強勁。就是它的斗背下兩個大臂和鏟斗連接的小凹凸,推平時經(jīng)常留下印子,感覺不好。這也是我第一次駕駛柳工鏟車。沒有想到多年以后早以轉(zhuǎn)開挖機的我還能在次接觸柳工。
第二次接觸是工地砌石頭擋墻,工地那臺雜牌30鏟不堪重負,(前面我的貼子寫過那臺雜牌機。)前橋趴窩了。工地不能停,只能在,租了臺柳工的Zl30c,我到了接車的地方簡單熟悉了解一下開著車就返回工地。這臺車的車身尺寸咋的一看和50c沒有區(qū)別,唯一的區(qū)別就是輪轂的大小和輪胎寬窄不一樣,還有就是油箱子左邊尾部,50c的油箱在駕駛室的右邊,左邊是液壓油箱。說說開30c的感覺,整體上說并不輸50c.強大的車身結(jié)構(gòu),能夠在極限工況做到游刃有余。它的喇叭絕對夠響,在剎車踏板后方。內(nèi)飾看上去簡約而不簡單。畢竟是干活的家伙。這就是我我與柳工的第一二次接觸,雖然時間不長,但都留下了深刻的印像和記憶。世界柳工,源于中國。中國柳工,來自廣西。所有的離別,將會是更好的重逢。不久的一天我與柳工共奮進,抒寫出新的篇章,我自豪,為柳工代言……